澳门没有田,只有庄与闲。用一篇长博文,记录在澳门的点点滴滴。
东西文化交汇
澳门是历史上我国的边陲,距离葡萄牙也是遥遥万里,在远离核心文明的地方,两种文化就能较好的融合,甚至产生了土生葡人和土生葡语的有趣现象。与在香港的英国人不同,土生蒲人会认同自己是澳门人,甚至产生了土生葡语帕葡亚,这种葡语和粤语的融合的语言。
在城市漫步,议事亭前地颇有置身南欧广场的感觉,前行几步中式的建筑又映入眼帘,确实东西文明融合的非常好。
初识澳门
第一次到澳门,很快被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吸引,飞机在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,填海区的酒店霓虹灯闪烁,欢迎着抵澳的游人与游子。对于游客来说,澳门适合逛上两三天,可以去大三巴看看古迹,在氹仔岛逛吃逛吃买买买,或是小赌怡情一番,抑或是在澳门半岛体验市井的生活,尤其是在红街市、义字街一片,观察熙熙攘攘的居民买菜,着实有趣。游客在澳门度两三天的假,或者消磨一个闲暇的周末,那真是太美好了。此地有异域风情,又没有语言障碍,又是各国菜系荟萃的美食之都。在北京的时候,吃越南菜,缅甸菜都算新奇体验,在澳门真的是路边的街头小吃。 作为游客,这部分的感受跟大部分游客的体验是类似。
深入了解澳门
来往久了,住的久了,就会有新的体会,一一记录自己跟这座城市交互的体验。
行
左行
随着往来澳门的次数增加,逐步对澳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虽说是衣食住行,但作为旅居的人,还是先从行开始吧。与内地不同,澳门是靠左行驶的,一开始还颇有一些不习惯,过马路不少地方也会提醒“望右”。作为研究人,其实更感兴趣的是背后的原因,大陆国家一般都是靠右,岛国常常靠左,葡萄牙本身也是靠右行驶的,为什么在这里是靠左呢?后来才逐步知道,原来澳门体量较小,很多物资都需要从香港采购,跟香港保持一致更容易协调,类似的插口也是同理。
公交
对于在北京挤过公交的人来说,其实挤澳门公交本身是没什么的,但是如果习惯了欧洲的公交,车上散坐着三五人,不按停车铃,司机就不停车,又觉得澳门是发达地区,从而对澳门公交形成错误期待,就非常难受了。
澳门公交非常拥挤,倒是非常国际化,车上有多国东南亚的口音(越南、泰国、菲律宾等等),澳门又是礼让斑马线的,作为行人非常舒服,但是驾车的司机就得争分夺秒的过斑马线或红绿灯了,最后导致司机开车过猛,拐弯的时候常常有要飘起来的感觉。
如果有上海紫色的公交卡(带有城市联合的标志),也是可以在澳门刷的,按照当日汇率折算,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出租车
出租车是非常贵了,玩的就是心跳,一上车就19块,200米计价器跳一下,对于习惯了内地出租车的人而言,那种心跳的感受非常刺激。不过随着打车次数增多,尤其是有一次从红街市打车到竹湾酒店,差不多160吧,于是也就不怎么担心了,这个基本是从澳门最北到最南了,一次打车的上限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了,慢慢也就习惯了。 澳门出租车也是被内地赌客惯坏了,疫情前都是不打表,去关闸300,爱去不去。赌赢的客人,也不在乎这些小钱了,甚至千元大钞直接给了,尾款作为小费。
地铁/轻轨
澳门的地铁,大概属于战略威慑级别的,可以不用,但是不能没有。因为远离居民区,不如公交方便,乘坐的人不多,两节车厢,不过乘坐时,两边的风景是非常不错的。
新近(2023年12月8日)又开通了妈阁站,可以坐轻轨去氹仔了,看澳门日报报道,开通当日,澳门人民争先恐后尝鲜乘坐。这个站点的开通让轻轨有了一些实质的用途,居民区的居民可以乘坐了,某个周六我也是从路氹东坐车回澳门半岛,同时在妈阁站下车的本地居民还是非常多的。
步行
对于在大北京住习惯的人,澳门是walkable的,有次跟一个澳门朋友在葡京酒店聚完,他问我怎么回去,我说走到红街市,他震惊了。实际上总共才2公里的距离,我在北京的时候,日常在小区遛弯都是中午2公里,晚上2-3公里。
住
节日
节日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里中国节日和西方节日都过,有圣诞节也有佛诞节,甚至“圣母无原罪”节也都有,很好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。大三巴教堂的旁边就是哪吒庙,文明的冲撞可见一斑。
热
除了冬天,澳门是真热啊。这里也是有趣的体验,我在长江沿线地区长大,南方的湿冷教会了我一套过冬的方法,裹得严严实实。后来去了北京,才发现江南的过冬方式在北京不适用,在北京或者供暖区的北方,大家都是里面穿春秋装,外面加一个羽绒服,到了室内就可以脱掉了。开车去逛商场的时候,还会把外套放在车上,直接穿春装去逛街。北京是外面冷,里面热。
澳门恰好相反,里面冷,外面热。外面是30多度的热,80-90%的湿,汗黏糊糊的沾在皮肤上,散发不得,不太舒服。夏天出门常常需要带一件比较厚的外套,因为一进商场,立刻从快40度的环境进入20度的环境,一般人还真扛不住,前几次不习惯,贪凉,还给搞感冒了。
冷
澳门的冷,对北方人来说,真是毛毛雨了,不过在澳门最冷的时候,如果你习惯了北方的暖气房,在澳门这里还是会有点嫌冷的。在北京的时候,家里保暖好,冬天供暖的时候室内常常有24度,但是澳门最冷的时候也会到15度,甚至更冷。
有次在黑沙滩,看到澳门冬泳协会的logo,觉得挺有点意思,十几度的温度,不就是北京正常的游泳温度吗?没有啥难度的。倒是可以成立一个夏泳协会,那炙热的太阳,烤黑皮肤,那才是厉害。
今年(2023农历年末),可能是小冰河期了,粤北也都下雪了,澳门也异常的寒冷,只有7度,开了空调也不管用,冷风似乎可以吹过窗户,而且空调的热风好似热水注入冷水,非常的冷热不均。最后只能穿着羽绒服在空调房里待着,最后还是冻感冒了。因为总是按照北方全屋均衡温暖的方法过冬。
湿
凡事都得对比,在北京需要使用加湿器让湿度从20%,提升到30-40%,但在澳门则需要除湿机,把湿度从80%降到50-60%。我虽然在江南饱受梅雨季节之苦,但相比澳门的回南天还是幸福不少了。这里的各种特饮,都是祛湿。由此可见一斑。
食
在澳门美食实在是太多了,米其林餐厅多如牛毛,甚至还在街头吃过一次米其林1星的包子铺,在内地米其林都太高大上了,在澳门米其林回归初心,就是推荐一些好吃的。各国菜都有,葡国菜做的尤其不错。
除了下馆子,日常做饭就有意思了,本澳的菜不错,因为内地供港澳的菜都是特许经营,海关检验检疫后才会给港澳同胞送来,内地人民真是太用心了,当然价格也都上来了,于是本澳人民去珠海买菜变成一道风景,从拱北口岸出去,200米左右便有一个市场,购物消费的基本都是澳门人,价格比澳门便宜一半左右,但是据我妈妈说,不少菜价还是比北京贵的。也是一个有趣的双城生活。
艺术
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生活之余,自然也需要能升华一下。
澳门文学馆
疫情期间,几次想去逛逛这个文学馆,但是未能如愿,好在疫情放开后,文学馆开放了。文学馆是一个两层小楼,葡国诗人贾梅士的作品占了一半,另有不少本澳文人作品。文学馆一个有趣的环节,是你可以抽签,获得你的幸运诗,诗歌既有中文,又有葡文的。是一个带娃看看书的地方。
说起贾梅士,不能不提他葡萄牙国父的身份,其他国父诸如我国的孙中山,合众国的华盛顿都是南征北战,杀戮讨伐方能成国父,但是贾国父却主要是靠文学创作,不能不说葡萄牙真是一个浪漫的国家啊。去现在的市政厅,还有一尊雕像狄若翰,上面写的诗人、教育家。其实狄若翰的主要成就还是教育,但是依然要把诗人写在前面。
澳门艺术馆
去过两次澳门艺术馆,可能是疫情缘故,有一层是关闭的,没有太多藏品,作品大多中规中矩,很难感受到艺术,唯一觉得有艺术气息的居然是一副走廊上的画,还是一个法国画家的作品。
澳门科学馆
科学馆确实是小孩子的乐园,非常有意思,能让孩子对科学有更多的了解。
宗教
神龛
相信到澳门的人,会特别惊讶路边的神龛,还有巷弄里供奉。在内地已经不多见了,一到某些节日,马路边就会提供铁桶,以供居民烧纸。这一点人性化多了,不是一禁了之,而且照顾民众的需求。
葡语
在澳门能讲葡语的人并不多,大约10%吧,本地人一般也都不会讲葡语,但是回归后,澳门为了增加自己的葡国特色,反而加强了葡文教育,现在也是中国葡语国家交流平台的窗口。
教育
教育也是门派各异,基础教育有红底(中式教育),蓝底(教会学校)和绿底(回归后特区政府开办的),各种学校教育风格很不一样,教材也多使用港台教材,古代史非常详细,近代史则有一笔带过。自己去叶挺故居,孙中山纪念馆、冼星海纪念馆看过,问过本地人都说从没去过,还记得有次去冼星海纪念馆参观,大妈从椅子上慌忙站起来问:“你是来参观的?”,感觉非常诧异……
高等教育也非常出彩,小小的岛上有13所大学,教育资源不可谓不丰富。甚至还有一个联合国大学计算与社会研究所。还有一个冷知识,澳门大学是在珠海横琴的。
女权
与内地日益高涨的女权主义不太相同,这里的女生还比较传统,马路上走路的时候,经常看到年轻的妈妈拉着三个孩子在走路。可能和广东这边整体的氛围有关。
澳门散记
澳门赛马
2023年2月4日,周六,今日有赛马,随着疫情逐渐缓解,关口放开,澳门的赛事又开始多起来了。赛马玩法非常复杂,简单研究后,选择了比较简单的独赢和位置两种玩法。马匹和骑马师互相组合搭配,虽然之前做了一些工作,但是基本上还是独立事件,选择了赔率较低的大湾玫瑰和印度大师,但是还是没能押对……
看烟花
2023年2月5日,元宵,今晚有烟花表演。上次是在大桥上看的,这次换一个角度,到南湾湖边。天公不作美,有小雨,21时烟花表演准时开始,还是非常好看的,但是没有了第一次看时的惊喜,甚至感觉整个造型跟去年是一样的,可能也符合澳门旅游城市的特色吧。铁打的澳门,流水的游客,澳门本地人很少来看,主要是游客,游客年年换,同一种烟花,省去各种设计费、沟通费,游客又很满意。
十五分钟,一通“狂轰乱炸”,表演结束了,也没有什么叙事主题和章节安排,例如主题:希望的澳门,再分章节:序曲、濠江之春、拥抱海洋…
结束后,人潮散去,观众乌泱泱集中到亚马喇前地,出租车打不到,公交一位难求,人挤人好似在北京挤公交。上车后,因为烟花演出,好几条道路封闭,整个回去的旅程异常拥堵,开开走走停停,几公里的路开了快一个小时。对于游客或旅居的人来说太不友好了。
澳门烟花很好看,但是大概率下次不看了。